打响楼市第一枪的,为何又是郑州?

2023-08-04 16:09:53 来源:密探财经

◎ 来源 | 地产密探(ID:real-estate-spy)

楼市松绑,已“时不我待”。如今,又是“中原都会”郑州,率先打响第一枪。

8月3日,郑州市房管局、财政局等八部门联合发布《关于进一步促进我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》,被称之为“郑楼15条”。


【资料图】

“郑楼15条”具体内容,大家可参考郑州发布《》全文。

通读下来,最大亮点应是“二手房暂停限售”,其次,就是认房不认贷;其三,购房补贴,两孩补贴2万,三孩补贴3万;其四,房企拿地可分期付款。

郑州此次新政,既涉及到购房端最关注的放松限购、限售补贴刺激购房,还考虑到当前房企普遍资金紧张,拿地分期付款等。

实际上,郑州市2022年3月初就率先打响了实质性松绑第一枪,出台“郑楼19条”,取消“认房又认贷”,即“对拥有一套住房并已结清贷款,再次购房被认定首套”。

相较于郑楼19条,郑州此次又出台“郑楼15条”,应该说力度更大了一些。FT中文网观察人士点评说,“郑楼15条”可能是各大省会城市中响应最快的一个,一夜之间把能出的大招都放了出来。

郑州之所以能“率先而为”,就在于当地经济乃至楼市可能压力过大。

在城市主政者眼里,原本是“筑巢引凤”,后来就演变成一场城市间的基建比拼,使得产业引进落地慢于于城建扩张,特别是房地产,比如郑州上一轮楼市升温在2017年,郑东新区曾持续炙手可热。

2020年疫情爆发且持续蔓延,2021年起全国楼市急速转冷,很多地方经济压力骤升,过去的短暂辉煌或只是“虚假繁荣”。

今年3月初,郑州公开宣战烂尾楼,要求该市所有烂尾楼30天内全面复工。要知道,从机构监测数据看,2022年问题楼盘数量前三名,就有郑州。

网上有个帖子这么说,“近十年来,劳动密集型产业结构、制造业低端及开放思维不足等,都成限制郑州发展的绊脚石”。

这种观点准确准确与否,暂且不论,但不可否认的是,对外地人来说,郑州引以为傲或“最牛”的可能就是富士康。去年,郑州爆发“富士康事件”,坊间一度传文富士康要离开郑州,网上一度唱衰郑州。

对郑州而言,富士康的确很重要,带动了当地太多的就业。出人意料的是,今年4月,富士康新事业总部在郑州揭牌成立,宣称“要在河南再造一个新富士康”,主攻电动汽车和机器人

以郑州航空港为主平台,郑州产业集群正在快速发展中。据郑州官媒近日披露,比亚迪郑州基地今年预计产值500亿元,明年产值可达3千亿元,称比亚迪郑州基地是全国8大基地中产线最全、占地最大、工人最多、产值最高的基地

按照当地战略规划, 培育以富士康等为头雁的全省第三个、郑州首个万亿级产业集群,力争成河南首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;以比亚迪、创维、吉利为龙头的千亿级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;抢抓中原医学科学城建设,培育千亿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;航空航天、新一代信息技术、新能源、新材料等若干百亿级产业集群。

相对于城建规模飞速扩张,当前只能说,郑州在重大产业项目发力上仍需要较长时间,而其他很多省会城市或热点城市,又何不是如此相似的问题?

如住建部此前所言,房地产仍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。当前楼市持续低迷,既拖累或损伤各地经济发展,也成为冲击社会信心复苏的主要风险源。 如今楼市,真的“转向”了。从本月24日最高层会议上,已明确了一个重大信号,即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已发生重大变化,政策应“适时调整优化”换句话说,楼市需要激活,更具体一些,加大松绑力度。住建部积极响应,开出多副药方:其一,针对首套房,降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;其二,针对改善性换购,税费减免;其三,针对限购松绑,“认房不用认贷”等。

从时间轴看,2021底起,此轮救市最初围绕C端购房者展开,要求银行缩短放款周期、降利率等,但效果不明显; 去年11月起,开始松绑 B端房企再 融资等; 如今,重心又回到 C端围绕 购房需求刺激 上。

郑州此次率先出台"郑楼15条"之前,包括北京、深圳、广州及长沙等一二线重点城市早就开始跃跃欲试,急不可耐了。

要想稳住楼市,应该说,多部门必须联 动起来,从上到下打出一组强有力的“组合拳”,核心是减轻社会居民负担,让人们敢于消费。

目前,社会最期待的莫过于“降低存量房贷利率”,减轻存量房“月供”压力。 央行近日已明确表态,“指导商业银行依法有序调整存量个人住房贷款利率”。

除了需求端组合之外,对房企融资端也必须同步发力,否则各地爆雷或烂尾风险蔓延,仍会冲击社会信心,冲击政策效果。

8月3日,人民银行召开金融支持民企发展座谈会,包括伊利、宏桥、龙湖、正泰、新希望、旭辉、美的置业、红豆等八家知名民企,推动银企供需对接,研究加强金融支持民企。

外界预期,楼市支持政策“多管齐下”,扎实推进,监管层切实积极回应“社会关切”,方可有机会逆转低迷、被动困境。

编辑:密探君

文章来源:地产密探

原创内容版权归属地产密探,转载须经授权。

标签:

上一篇:平安证券:资本市场的重要性仍将增加 券商将持续受益于政策红利
下一篇:最后一页